當前位置: 首頁  >  會員風采  >  會員風采

三尺講臺擎日月 一支粉筆寫春秋

——記陜西省特級教師呂思萍

發(fā)布時間:2013-06-21  來源:民進咸陽渭城基層委員會

放大

縮小

  道北鐵中原副校長呂思萍是國家恢復高考后應屆生考入武功師范學校的,這位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踏入師范院校不斷進修學習的學子,恪守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名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師范學校校訓,1981年開始立足三尺講臺,一干就是三十多年。透過她,我們或許能夠真切熱感到我國教育事業(yè)如何一步一步從困苦艱辛走向繁榮富強,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如何積極投身于國家教育事業(yè)的。

一路歷程

  1963年3月,呂思萍出生在咸陽市武功縣代甲鄉(xiāng)的一個小鄉(xiāng)村,自小聰穎好學,1979年高中畢業(yè)時年僅16歲,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武功師范學校。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高考制度剛恢復,一切都還很艱難,77年全國參加高考570萬人,才僅僅錄取30萬人,農村孩子當初的第一愿望就是只要考上,跳出了農門,已經是學校乃至鄉(xiāng)村的佼佼者了,成千上萬的莘莘學子概念中擁有本科和??频漠厴I(yè)證都是一樣的結果——成了“外頭人”。

  而對于她來說,兩年的師范學習內容根本不能滿足她如饑似渴的求知欲望。艱苦卓絕,孜孜以求,多年來的艱辛學習歷程,鍛造了她的品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边@才有她后來在教育戰(zhàn)線上的精彩人生,也是她后來榮獲所有贊譽的底肥。

  參加工作以后,她不像別的師范生一樣端著鐵飯碗,享受教師“旱澇保收”的待遇,而是馬不停蹄、一如既往的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專業(yè)知識水平,工作之余,她犧牲了所有的休息時間,學習教育基礎理論,學習語文專業(yè)知識,1979年從上師范到1989年陜西師大中文系函授本科畢業(yè),克服一切困難學完了大專和本科的課程,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這十年間,她付出的艱辛是難以言表的。

一份責任

  呂思萍憑著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深沉眷戀,自從18歲挑起這份重擔,就有了這份責任。2005年5月,被任命為學校副校長,主管教學工作,這對她而言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新的考驗,正如她所言:“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教師,對管理工作實在是一竅不通,把我們這樣一所大學校的教學擔子放在我肩上,責任重大,我能否挑得動、挑得好真的是一個嚴峻考驗。”她說:“學生的命運掌控在老師的手中?!睅е@份沉甸甸的責任,她從不懈怠工作中的細枝末節(jié),她曾經擔任高二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兩個班的語文教師,還附加帶跨年級語文,如此大的備課量,作業(yè)量,她沒有卻步,起早貪黑、默默耕耘,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一線中去,終因積勞成疾住進了醫(yī)院。在醫(yī)院的日子里,她心系學校,掛念學生,早早出院重上講壇。

  有了這份責任,她的每一節(jié)課,每一份教案,都要被別人付出多幾倍的心血,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她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把相關活動諸如講演、辯論、課本情景劇表演、詩歌朗誦、作文競賽、語文創(chuàng)新學習大賽等等滲透到教學當中,使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知識大長。

  她把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滲透到教學當中。學習《我與地壇》,她指導學生深刻理解作者史鐵生對生死問題的獨到見解,讓學生設身處地地體會史鐵生在母親去世后的悔恨之情,再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見解,反思一下自己和父母之間的愛,學生林耕圖這樣講:

  “多少次,我和母親惱羞成怒的頂撞,完全不顧及她的傷心;

  多少次,我不理解父親那怨氣十足的眼神;

  多少次,我對著父母一聲聲咆哮之后還要恨恨的‘砰’的一聲關上房門,

  但學習了《我與地壇》,聽了呂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解,我流淚了……?!?/span>

  教學這篇課文,讓學生學習后應該懂得:要珍愛自己的生命,要愛自己的父母。一個連自己、連父母都不愛的人,如何愛祖國,愛別人。當然教書,說到底,都是在育人,一個連人都育不好的人,談不上教書,僅從呂思萍這里,我們就能夠看出她對教師這個事業(yè)所持有的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種情感

  呂老師熱愛學生,她以那份博大無私的愛時刻溫暖著呵護著每一個頹廢學生的心。2001屆學生賀雯,是一個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爸爸長期在工地上,由于缺乏家庭溫暖,與外界缺少溝通,她性格孤僻,成績一落千丈。呂老師多次找她談心,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經過近半學期的努力,賀雯終于走出了生活的陰影,向呂老師傾吐自己心中苦悶,全班同學鼎力相助,她走出逆境,很快融入濃濃的班級情誼當中。有了這份師生情感,賀雯終于開朗了、活潑了、學習成績提高了,順利考入大學。

  老師從教,把好學生教好,是應該的,因為好學生本來各方面就非常優(yōu)秀,而要把所謂的后進生、差生、問題學生教好,那才是“出水才見兩腿泥。”學生孫健就屬于一個問題學生,遲到早退曠課成績差自不必說,經常上網打游戲,每次接受呂老師批評總是好話連篇,可是過后舊景又依然,屬于那種“拉住叫爺,放開胡蹦”的頭疼學生。呂老師沒有放棄,而是費盡心血,走訪家長,每日溝通,對他身上善良正直、樂于助人的閃光點贊口不絕,也對他的問題誠懇指出。經過鼓勵鼓勵再鼓勵,終于把他從一個問題學生,頭疼學生扭轉成了一個蘭州鐵道學院的大學生。

  孫健發(fā)自內心地這樣說過:“我曾經那么差,呂老師從不嫌棄,我再不好好學習,辜負呂老師一片愛心,我還算個人嗎?”帶著這份情感,帶著對呂老師的眷戀,他如愿以償地步入大學的校門,步入人生輝煌的明天。

一分收獲

  一分收獲,先有耕耘,呂思萍憑著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使自己每一堂課都力求做到:教法靈活得當,學生思維活躍,師生交流密切,課堂氣氛和諧。正是這種勇于探索、積極創(chuàng)新的精神,使她的教學水平、教學效果得以不斷提高,使她的教學取得了一次次的成功。

  她先后榮獲市賽教一等獎、市企校教案展評一等獎,并連續(xù)三年榮獲咸陽市和陜西省“教學能手”稱號。1998年被中國教育學會中語專業(yè)委員會評為“全國語文優(yōu)秀教師”。2000至2003年,她又先后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榮獲“中鐵一局“集團名師”、中鐵一局集團“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光榮稱號。2003年被批準為陜西省“特級教師”,2004年被命名為中鐵一局“名師楷?!辈⒈讳浫胫需F一局集團“技術專家?guī)臁?。呂思萍同志的成功還表現在她的教學成績一直在所在學校、市區(qū)名列前茅,學生伍賽曾榮獲1998年陜西省高考理工類狀元,學生郭強、楊陽、姬小榮等不僅學習成績優(yōu)異,在工作單位也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

  作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員,民進渭城基層組織負責人,她還能積極參加民進組織活動,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密切黨與民主黨派之間的聯(lián)系,曾分別被民進省市組織評為優(yōu)秀會員、模范會員、雙學積極分子、參政議政先進個人等。

一個理想

  呂思萍有一個理想:傾心教育科研,努力使自己由一個教書匠成為一個教育家。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她認為教育科研是實現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教師只滿足于當好一名“教書匠”是不夠的,必須要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指導自己去研究、去實踐、去探索,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素質水平,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學工作。

  她曾長期擔任語文教研組長,作為省、市、區(qū)語文學會會員,她一方面積極參加學會研究活動,積極承擔分配的研究任務,同時在學校她積極帶領全組同志開展有關課題研究任務、開展教研活動,組織教學交流。幾年來,她所在的語文組承擔的國家級課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初中語文讀寫教學的模式與方法》、局級課題《高三畢業(yè)班中等生推進研究》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有3篇論文發(fā)表;課件分獲省一等獎和全國三等獎。

  幾年來,她自己已先后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其中《談樹立教師威信及其重要性》、《我是怎樣運用電教手段講讀“風景談”的》、《小議“項鏈”中路瓦裁夫人悲劇命運的社會意義》、《注重能力,堅持不懈》、《幫助學生邁好高中第一步》分別在局刊《教育研究》及“論文集”發(fā)表,《高中語文教法與學法探討》、《文—圖—文式教學法運用》等四篇論文分獲省、市(企)、局學會論文評選一等獎。

  人是需要一個理想的,人也是需要一點精神的,人還需要有一種信念。有了這種境理想、精神和信念,才會迎難而上,也才不斤斤計較于個人的得與失,而關心更多學生的歡樂與痛苦,不放棄每一個學生,這就是信念,服務好每一個學生,這就是理想,無私,忘我,這就是精神。

  透過呂思萍從教的點點滴滴,她的這種理想、這種信念、這種精神在三尺講臺上用多彩的粉筆已經涂寫的滿滿當當。

?

(責任編輯:張潤天)

作者:魏道情     責任編輯:zhangrun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