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因寶黛而起”
——潘向黎《人間紅樓》首發(fā)式在上海書展舉行
“我寫《紅樓夢》這本書不是我要寫一本書,我去寫,是這本書找我,它一直向我走來,我經(jīng)常為了其他的寫作計劃把它向后推,就有點像家里來了很多賓客,我們招待的順序是怎樣的呢?遠道來的朋友、關系沒有那么鐵的、不常見面的先招呼,給關系比較遠的朋友先上茶,或者請不常見面的客人先入座,關系特別鐵的自家人不著急,先等等。我對《紅樓夢》的寫作就是這種感覺?!睆氖畾q開始閱讀,歷經(jīng)歲月的沉淀,作家潘向黎對于“自家人”《紅樓夢》的解讀終于凝結成一本《人間紅樓》。8月17日下午上海書展期間,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三樓,《人間紅樓》舉行了新書首發(fā)式。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復旦大學人文學者、作家梁永安,越劇表演藝術家、在越劇《紅樓夢》中扮演過多個角色的方亞芬參與了《人間紅樓》的首發(fā)對談。
潘向黎
《人間紅樓》是潘向黎40年里100多遍細讀《紅樓夢》積淀而成的心血之作,也是第三屆鳳凰文學獎的重磅獲獎作品。這部作品以當代立場、現(xiàn)代審美、女性視角,從一位小說家的角度,解讀《紅樓夢》的寫作藝術、重要人物、主要事件,是同為小說家的潘向黎和曹雪芹之間展開的一場關于至情與人性的跨時空對話,這也是對于《紅樓夢》獨一無二的解讀視角。對此,駱玉明深有感觸。他指出,有很多作家,甚至是非常有名的作家解讀過《紅樓夢》,但他們還是作為讀者來寫的,并沒有非常有意識地把一個作者的立場、一個作者的特點,融化到對小說的解讀里面,但讀《人間紅樓》,可以感覺到潘向黎不僅僅在讀這本書,同時也在解析一個作者在面對這樣一個人物,面對這樣的人物關系的時候,怎樣構造這些人,怎樣構造這些人物關系,這些沖突是怎么發(fā)生的,怎么演變的,怎樣把握的……
“一切因寶黛而起”——這是《人間紅樓》里一篇文章的標題,也是潘向黎解讀《紅樓夢》的觀點之一,即“整部《紅樓夢》,一切皆因寶黛而起。如果沒有寶黛二人,書中的所有人根本不必也不會出現(xiàn),他們都是因為寶黛二人才來到這個世間”。梁永安說他一開始看到這個題目是不太同意的,他覺得《紅樓夢》是雙向的,那邊是寶釵,這邊是黛玉,是兩個價值之間不同的生存。但是后來仔細看,看到小說里面的很多詳寫、略寫,最展開的、投入最深的,寫的就是寶黛。梁永安認為潘向黎寫出了應該怎么珍惜生命,怎么真正活出自己、實現(xiàn)自己。書中有對生命的重新認識,包括自己屬于哪個方向,應該做怎樣的選擇。
方亞芬曾在越劇《紅樓夢》中演過寶玉、黛玉、妙玉、鳳姐等諸多角色,她看了《人間紅樓》對人物的剖析后,覺得非常細致入骨三分,而如果將這種閱讀體會融入到表演中,可以給角色帶來新的面貌。
潘向黎出身文學世家,其父潘旭瀾先生是著名學者、評論家、復旦大學教授。在父親的影響下,潘向黎從10歲就開始讀《紅樓夢》,之后便從未中斷。有深厚的家學支撐,有父親那輩學者治學方法、態(tài)度的親炙,她對《紅樓夢》的解讀是有根有據(jù)、順理成章的。潘向黎寫作中的女性視角,以及她對愛與美、文學與藝術,對人性的追求與推崇,是緊扣年輕人審美、符合當代價值觀的,是鮮活而有藝術價值的。她反復在文章中強調,紅樓夢的理想讀者一定是——摯愛有情人生、注重心靈自由、捍衛(wèi)個體尊嚴與審美價值的人,“一心只想‘有用’的人,只為‘有用’活著的人,不必來讀《紅樓夢》”。她寫作中的自信、率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作家的真性情。
《人間紅樓》, 潘向黎 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
?。ㄅ讼蚶柘得襁M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