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手機版

參政議政平臺 郵箱登陸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瀏覽>開明視點

金江波:疫情時期的藝術與非藝術

發(fā)布時間:2020-04-22 來源:

放大

縮小

  上海市政協(xié)常委、民進上海市委和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金江波認為這場疫情的大爆發(fā)大流行已不僅僅是處于非常時期的重要社會事件,還是一場全球化下始料不及的特殊事件。從歷史角度來看,在人類社會中,全球性面臨這樣巨大挑戰(zhàn)的時機并不多,我們可以從歷史上改變社會進程的幾次重要事件聯(lián)系起來看,如歐洲的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還有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等等,這無疑對當時的世界格局及整個人類社會進程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藝術在特殊事件中的本體責任與功用表現

  疫情的大爆發(fā)大流行,不僅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健康觀,同時可能還會改變我們對藝術的觀念。藝術究竟是否對我們正在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作出了恰如其分的參與和表達?我認為需要重點審視在這場重大災難面前藝術家都做了些什么?

  這次疫情爆發(fā)后,社會各界積極動員,藝術家們也紛紛積極行動,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貢獻了大量的精品力作,用藝術的方式為這特殊時期做了視覺化的表述,同樣也出現了一些能撫慰人心、見證人類積極抗疫行動的主題作品。但是,我們也應思考,與歷史中人類面臨災難時期的藝術大作相比,如今的藝術家們除了貢獻了他們以抗疫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作品之外,是否誕生了所謂的時代藝術大作?或者說體現出了藝術的精神與力量,乃至引發(fā)藝術新變革與浪潮?

  從中國現代美術的起源來看,藝術創(chuàng)作往往與救亡、啟蒙運動相關,也可以說藝術創(chuàng)作與社會運動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例如從抗日救國的新興版畫運動,一直到延安時期的美術創(chuàng)作等,在救亡和啟蒙當中無一不扮演了重要的文化功用。放眼世界,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很多藝術作品(例如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同樣在特殊時期用鮮明、強烈的藝術主張與語言來表達對歷史的反思與批判。藝術作品提出的藝術主張代表著時代的精神,也代表著人文的力量。這就是所謂的把藝術功用和美學精神高度融合,并將藝術性與社會性相結合的社會運動。

  回過頭看,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幾個月中,藝術家是否做到了以下幾點?(1)藝術家是否能夠提出特殊時期的藝術主張?(2)有否出現震撼人心的藝術力作?(3)是否留下了能被歷史銘記的經典視覺記憶?

  越戰(zhàn)時期,不少視覺藝術家通過現實紀實等直觀的影像記錄了戰(zhàn)爭的殘酷,從而推動了美國國內反戰(zhàn)浪潮的產生,也直接影響了美國的戰(zhàn)爭退出。所以在特殊時期藝術承擔著社會本體的文化責任,促使藝術家群體中積極介入并發(fā)揮藝術特有的力量,為特殊時期賦予藝術撫慰心靈、振奮士氣的社會功效。而不僅僅像現在這樣,大多數藝術家并不是直接接觸抗疫現場來進行主題性創(chuàng)作,只是依據社會傳播的照片和圖像,再加上一定藝術化的表達來生產。這是一種遺憾,這種情況會把藝術的力量弱化于當前藝術的表達中了。

  當前可以看到網上有大量以各種主題、人物、現實題材創(chuàng)作的美術抗疫作品,大多數都是很少真正進入到現場、感悟體悟到現實的悲壯,很難提出藝術主張,更是無法賦予社會責任的藝術作品。藝術在事實面前,在慘烈的現實面前,顯得脆弱無力。

  藝術的社會責任及社會價值缺一不可

  疫情時期藝術的社會責任及功效產生了積極作用。大量藝術機構、藝術家、藝術愛心人士承擔起社會責任,奉獻愛心,藝術家把作品拿出來做慈善拍賣,把拍賣所得捐給抗疫前線,這一行為一方面體現了藝術家們的社會責任及社會擔當,另一方面也顯示,在這一重大社會事件中,藝術的社會責任沒有缺席,它保持了應有的直面現實的積極社會功用功能。但是在體現社會責任之外,如何能夠把真正好的作品和社會及經濟價值聯(lián)系在一起,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藝術品的社會價值需要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使其放大,由經濟價值產生的效應能使藝術品更好地在現代社會中流通與產生正向疊加效應。此次抗疫社會大行動中,不少企業(yè)家和商業(yè)機構也紛紛奉獻愛心,承擔其社會責任。同樣我們也看到其貢獻的經濟指標是相當可觀的。藝術家與藝術機構雖然不能與之相提并論,但如果能夠借助金融手段與更好的商業(yè)操作,可促使其藝術作品的經濟價值在特殊時期發(fā)揮更好的作用,讓藝術作品的社會價值得到更充分的展現,更彰顯其特殊的社會責任。

  藝術的歷史責任與時代精神

  經典的藝術作品總是在特殊的歷史時刻產生,不僅是藝術家直抒胸懷的創(chuàng)作感想,也必定有針對危難時刻刻骨銘心的情感表達,藝術是對生命卑微與崇高的思考,是對時代時弊的深刻反思與有力批判。這些作品不僅僅是圖像的社會生產,往往是直擊人心,是穿越時空的。歷史的責任與擔當面前,藝術家要勇于革新與創(chuàng)造,而非圖像的生產與時下的感懷。用藝術的思想與語言來承載全人類、全社會的共同的希冀,表達同有的情感。所以我們應審視,在這樣的歷史時刻里,藝術家是否已經開始在行動?是否看到藝術面臨的機遇與可能?是否在歷史中為人類命運而藝術?是否為重塑人類信心而在藝術抗疫?

  藝術和非藝術是相對的,要用藝術的方式對非藝術的世界進行吶喊。同樣,也要站在非藝術的領域中去審視藝術家的藝術行動。

作者:     責任編輯:zhangyu
Copyright 1996 - 2014 lengthl.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民主促進會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主編信箱
京ICP備0502631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17823